(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研究论文显示,近缘物种的DNA转移到北非狐狸基因组(该过程也称基因渗入)促进了北非狐狸适应在撒哈拉沙漠的生存。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生命得以在这个炎热干旱环境下维持的遗传和生理机制。
该论文介绍,狐属狐狸包括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路氏沙狐(Vulpes rueppellii)和耳廓狐(Vulpes zerda),而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炎热沙漠。与生活在有水源地的物种不同,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很少通过皮肤或呼吸流失水分,而且耳廓狐的肾脏还能储存水分。路氏沙狐的最近近亲赤狐(Vulpes vulpes)占据了北半球的各种栖息地,虽然两者居住的生态环境不同,但它们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边缘有交集。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oana Roch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结合基因组学和生理学方法研究在极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的适应机制,他们测序了82例个体的完整基因组,这些个体包括在不同时期占据撒哈拉沙漠的四个狐狸物种(路氏沙狐、赤狐、耳廓狐、苍狐)。
论文作者发现路氏沙狐和一个耳廓狐近缘物种有一个相同的基因组区域,这个区域含有沙漠环境下被选择的与缺水时尿浓度相关的基因。他们还发现路氏沙狐的一个基因组区域渗入了最近扩散到北美的赤狐的基因组。
最后,论文作者比较了沙漠“特种兵”(路氏沙狐和耳廓狐)与来自北非和东亚的赤狐的血液和尿液的生理指标,发现沙漠“特种兵”在脱水情况下的储水能力更胜一筹。这与在非肾性失水和产热中起作用的基因受到选择的特征相吻合。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生活在沙漠的不同狐狸物种之间共同的遗传变异,能帮助它们适应环境改变,如沙漠边缘的环境。(完)
关键词: